鱼腥草提取物 鱼腥草粉鱼腥草提取物鱼腥草
Herba houttuynaie extract
[性 状] 棕色微粉,味辛性凉 [成 分] 主要含有甲基正壬基酮,月桂烯,葵醛,葵酸等
储 藏] 干燥、密封,避光包装 内用双层塑料袋,外用纸板桶(25公斤/桶)。
保存期 24(月)鱼腥草提取物
储 藏] 干燥、密封,避光包装 内用双层塑料袋,外用纸板桶(25公斤/桶)。
保存期 24(月)鱼腥草提取物

【类别】:清热药
【拼音】:YU XING CAO
【拉丁】:Herba Houttuyniae
【别名】:蕺、肺形草、臭腥草、臭菜、臭蕺
【提取部位】:全草
【规格】:5:1 10:1 20:1
【性状】:精细棕黄色粉末
【网筛孔径】:100目
鱼腥草出自《名医别录》。唐苏颂说:“生湿地,山谷阴处亦能蔓生,叶如荞麦而肥,茎紫赤色,江左人好生食,关中谓之。菹菜,叶有鱼腥气,故俗称鱼草”。宋·苏恭。《苏沈良方》:“蕺菜生湿地山谷阴处,亦能蔓生。叶似荞麦而肥,茎紫赤色。山南、江左人好生食之。关中谓之菹菜。” 鱼腥草为多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,全株有腥臭味;茎上部直立,常呈紫红色,下部匍匐,节上轮生小根。叶互生,薄纸质,有腺点,背面尤甚,卵形或阔卵形,长4~10厘米,宽2.5~6厘米,基部心形,全缘,背面常紫红色,掌状叶脉5~7条,叶柄长1~3.5厘米,无毛,托叶膜质长1~2.5厘米,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。花小,夏季开,无花被,排成与叶对生、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,总苞片4片,生于总花梗之顶,白色,花瓣状,长1~2厘米,雄蕊3枚,花丝长,下部与子房合生,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所组成。蒴果近球形,直径2~3毫米,顶端开裂,具宿存花柱。种子多数,卵形。花期5-6月,果期10-11月。鱼腥草是治肺痈之要药。【拼音名】Yú Xīnɡ Cǎo
【英文名】Heartleaf Houttuymia Herb, Herb of Heartleaf Houttuynia
【别名】岑草、蕺、菹菜、紫背鱼腥草、紫蕺、菹子、臭猪巢、侧耳根、猪鼻孔、九节莲、折耳根、肺形草、臭腥 草。
【来源】
药材基源: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outtuynia cordata Thunb.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收,将全草连根拔起,洗净晒干。
【原形态】蕺菜 多年生腥臭草本,高60cm。茎下部伏地,节上轮生小根,上部直立,无毛或节上被毛。叶互生,薄纸质,有腺点;叶柄长1-4cm;托叶膜质,条形,长约2.5cm,下部与叶柄合生为叶鞘,基部扩大,略抱茎;叶片卵形或阔卵形,长4-10cm,宽3-6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心形,全缘,上面绿色,下面常呈紫红色,两面脉上被柔毛。穗状花序生于茎顶,长约2cm,宽约5mm,与叶对生;总苞片4枚,长圆形或倒卵形,长1-1.5cm,宽约0.6cm,白色;花小而密,无花被;雄蕊3,花丝长为花药的3倍,下部与子房合生;雌蕊1,由3心皮组成,子房上位,花柱3,分离。蒴果卵圆形,长2-3cm,先端开裂,具宿存花柱。种子多数,卵形。花期5-6月,果期10-11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态环境:生长于沟边、溪边及潮湿的疏林下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。
【栽培】
1.生物学特性 于阴湿或水边低地,喜温暖潮湿环境,忌干旱。耐寒,怕强光,在-15℃可越冬。土壤以肥沃的砂质壤土及腐殖质壤土生长,不宜于粘土和碱性土壤栽培。
栽培技术 种子发芽率不高,发芽适宜17-25℃变温,发芽率为20%左右。根茎繁殖:春季将老苗上的根茎挖出,选白色而粗壮的根茎剪成10-12cm小段,每段带2个芽,按行株距20cm×20cm开穴栽植,繁殖,覆土3-4cm,稍稍镇压后浇水,1星期后可生出新芽。分株繁殖:4月下旬挖掘母株,分成几小株,按上法栽种。
田间管理 栽种后注意浇水,需保持土壤潮湿,出苗后,要勤除杂草,地上部封垄以后,可以不进行锄草,以免锄伤根苗。
【性状】
性状鉴别茎扁圆形,皱缩而弯曲,长20-30cm;表面黄棕色,具纵棱,节明显,下部节处有须根残存;质脆,易折断。叶互生。多皱缩。展平后心形,长3-5,宽3-4.5cm;上面暗绿或黄绿色,下面绿褐色或灰棕色;叶柄细长,基部与托叶合成鞘状。穗状花序项生。搓碎有鱼腥气,味微涩。以叶多、色绿、有花穗、鱼腥气浓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叶片表面观;上、下表皮细胞多角形,有较密的波状纹理,气孔不定式,副卫细胞4-5个;油细胞散在,类圆形,周围7-8个表皮细胞呈放射状排列。腺毛无柄,头部3-4个细胞内含淡棕色物,顶部细胞常已无分泌物、或皱缩。非腺毛(叶脉处)2-4(-10)个细胞,长180-蛐200μm,基部直径约40μm表面有条状纹理。下表皮气孔、非腺毛较多。叶肉组织中有小簇晶微在.直径6-10μm。